刚竹——可作小型建筑用材

2020-09-23
分类:
选材百科
标签:
刚竹刚竹市场价刚竹形态特征

刚竹属(学名:Phyllostachyssulphurea(Carr.)A.'Viridis')是禾本科、刚竹属金竹的栽培品种。乔木或灌木状竹类植物,竿高可达15米,幼时无毛,微被白粉,绿色,成长的竿呈绿色或黄绿色,竿环在较粗大的竿中于不分枝的各节上不明显;箨环微隆起。箨鞘背面有绿色脉纹,无毛,微被白粉,箨耳及鞘口繸毛俱缺;箨舌绿黄色,拱形或截形,边缘生淡绿色或白色纤毛;箨片狭三角形至带状,外翻,微皱曲,绿色,但具桔黄色边缘。叶鞘几无毛或仅上部有细柔毛;叶耳及鞘口繸毛均发达;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5月中旬出笋。

原产中国,黄河至长江流域及福建均有分布。1840年由上海引至法国栽培,1928年由法国引至美国。刚竹适宜生长在土层较肥厚、湿润耳又排水良好的冲积砂质壤土地带,红、黄粘土及薄砂干旱的地区不宜生长。

刚竹的竿可作小型建筑用材和各种农具柄;笋供食用,惟味微苦。

形态特征

乔木或灌木状竹类。地下茎为单轴散生,竿高6-15米,直径4-10厘米,幼时无毛,微被白粉,绿色,成长的竿呈绿色或黄绿色,在10倍放大镜下可见猪皮状小凹穴或白色晶体状小点;中部节间长20-45厘米,壁厚约5毫米;竿环在较粗大的竿中于不分枝的各节上不明显;箨环微隆起。箨鞘背面呈乳黄色或绿黄褐色又多少带灰色,有绿色脉纹,无毛,微被白粉,有淡褐色或褐色略呈圆形的斑点及斑块;箨耳及鞘口繸毛俱缺;箨舌绿黄色,拱形或截形,边缘生淡绿色或白色纤毛;箨片狭三角形至带状,外翻,微皱曲,绿色,但具桔黄色边缘。末级小枝有2-5叶;叶鞘几无毛或仅上部有细柔毛;叶耳及鞘口繸毛均发达;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6-13厘米,宽1.1-2.2厘米。

花枝未见。笋期5月中旬。

刚竹.jpg

产地生境

原产中国,黄河至长江流域及福建均有分布。1840年由上海引至法国栽培,1928年由法国引至美国。

刚竹适宜生长在土层较肥厚、湿润耳又排水良好的冲积砂质壤土地带,红、黄粘土及薄砂干旱的地区不宜生长。

繁殖方法

选用母竹:以干株较矮三年生左右的为最好。因为,干株矮容易起植、装运、装植后风不易摇动、蒸发量少,不用截梢;同时,三年生的母竹繁殖力最强,容易成活、发笋多。

截取母竹鞭根:竹子繁殖完全靠母竹的鞭根,没有鞭根的母竹栽活了也不发笋。竹子鞭根分两种,一种是老鞭(即来鞭),是原来生长出母竹的鞭根,年龄较老,生长力已弱;另一种是新鞭(即去鞭),是母竹向外伸延繁殖新竹的鞭根,年龄小,生长力强,母竹的繁殖,主要靠这种新鞭的发展。因此,栽种母竹时,栽的根孽愈大,新鞭愈长就愈好。但是竹鞭过长,栽植不便,同时挖掘根鞭时,往往伤及其它竹根,影响到整个竹林的发展,所以,一般用新鞭30-45厘米,用老鞭20-25厘米即可。注意新老鞭的区别:老竹鞭的芽苞尖内生长,芽苞较小、较少,节较稀;新竹鞭的芽苞尖向外生长,芽苞较大、较多,节较密。在挖取母竹的时候,还要注意保护母竹竹身和鞭根连接的地方(根蒂)。根蒂若碰伤或折断了,就会使母竹丧失繁殖的能力。

栽植的时间和方法:栽植时间以入冬封冻前和来春二月底、三月上旬最好。栽前先刨宽30厘米、深30厘米、长100厘米长方形穴,穴内垫细土15-20厘米(土肥更好),然后取母竹鞭根栽下,栽后封土、浇水、踏实,再在竹根周围培上细土堆。每亩定植35株,成活后约3-5年即可发展成林。

栽培技术

浇水:母竹栽植后,每年浇水2-3遍,能促使成活率高,发笋快。老竹林每年浇水1-2遍,能促使发笋多、生长旺。

压土施肥:压土能改良林地土壤结构,增强地力,促使鞭根发展。刚竹喜欢有机肥料,可以结合压土进行施肥,这样效果更大。

抚育:新竹未成林前,每年要锄草松土。成林的老竹,经过年采伐,就要进行间伐,以达到不断发笋更新。

主要价值

刚竹的竿可作小型建筑用材和各种农具柄;笋供食用,惟味微苦。

钢丝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免责声明: 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责。此外,本文提供的内容,有原创、整理、汇编之分,信息仅供参考。文中通过互联网转载的表格图片和资源,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