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起,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并将住房、小区(社区)、街区列为城市体检的基本单元。作为全国首批城市体检样本城市,上海自今年起,计划三年内推进200个社区城市体检,为城市更新项目制定、社区服务设施精准嵌入提供有力支撑。
和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综合规划处副处长丁建相约采访在淡水路372号零距离家园——这座由绿化市容办公场所更新而来的社区公共空间里,有快递小哥休息站、共享自习室、居民议事厅、阅读角,还引入了熊爪咖啡、马利画材等,市民进得来、坐得下、来了还想来。淮海中路街道是上海首批开展“城市体检”的街道之一,社区管理办副主任施天明说,体检报告为辖区内多项城市更新项目提供了重要的专业意见和科学的数据支撑。
施天明:“比如这个零距离家园实体阵地,都是因为我们街道在黄浦区中心城区辖区面积比较小的情况,部分的一些功能性的点位不足,比如,三德坊、花园公寓,结合报告给出的建设性意见,我们街道再结合近几年的一个叫淡水路“一街一路”的建设项目当中把这些全部融合进去。”
“城市体检”是通过综合评价城市发展建设状况、有针对性制定对策措施,优化城市发展目标、补齐城市建设短板、解决“城市病”问题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以政府职能部门牵头、第三方专业机构负责,并同步面向市民开展社会满意度调查、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方式进行。上海早在2020年就成为全国城市体检样本城市,经过4年努力,已逐步建立起市-区-街镇-社区四层级全覆盖的体检体系。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综合规划处副处长丁建说,城市体检距离群众越来越近,问题排摸也随之越来越精准。
丁建:“从今年开始我们要试点推进200个社区(体检),搭建了一个政府、居民、社会各方面参与的平台。到底这一片的居民他需要的是什么?可能他需要的是公共空间。那个一片的居民他需要的可能是食堂、口袋公园。其实体检一个就是摸现状,同时也是摸需求,百姓需求清楚了,我们对照现状再梳理问题,这样老百姓就参与了城市治理。”
目前,淮海中路街道淡水路等5个社区入选全国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名单,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城市精细化管理、市政基础设施更新维护等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全生命周期都离不开“城市体检”的支撑。作为参与上海“城市体检”的一家第三方专业机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低碳城市大数据中心主任赵哲毅带领团队在做完淮海中路街道的城市体检后,又开始为豫园街道量身定制体检方案。
赵哲毅:“他们今年的工作重点就是福佑路怎么改造翻新来符合又有商业又有旅游的商旅融合发展。小商品城的管理,还有涉及到比如说一些消防安全的问题,都是他们街道很重视的一些工作,他们希望我们在今年的体检工作中,为整个福佑路这条路沿线的整治,提出一些立项的依据。”
淡水路零距离家园的功能还在不断更新叠加,最近,瑞金医院和街道合作,在这里放置了一台挂号机,方便社区居民和沿线商务楼的白领就近挂号。而对面的福荟颐养院食堂,也忙碌起来,根据城市体检报告的建议,它已向社区开放,过一会,就要有居民来吃晚饭了。